可视分析框架与过程

27.2. 可视分析框架与过程#

可视分析的一般框架

尽管可视分析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但其基本框架是相通的。一个典型的可视分析框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:

  • 数据层

负责数据的存储、检索、预处理等,为上层分析提供数据支持。

  • 分析层

负责数据的转换、集成、挖掘等,提取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。该层主要依赖机器的计算能力,同时需要人的参与和引导。

  • 可视层

负责将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表示,供用户观察和理解。该层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类型、分析任务、认知原则等,设计合理的视觉编码和布局。

  • 交互层

负责解释用户的交互意图,并将其传递给其他层作出响应。一方面,用户通过交互操纵可视视图,调整分析参数;另一方面,系统根据交互生成新的可视视图,激发用户新的洞见。

  • 用户层

强调用户的中心地位,用户的知识、经验、洞察力贯穿整个分析过程。用户凭借对数据的理解和对任务的把握,主动探索数据空间,发现新的问题和线索,不断迭代优化分析模型。

以上各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,而是相互交织、循环反馈的。可视分析的本质是人机智能的协同,既发挥机器在数据处理和计算上的优势,又发挥人在知识经验和创新思维上的优势,两者相辅相成,最终达到放大认知(Augmenting Cognition)的目的。

可视分析的一般过程

可视分析是一个迭代、循环、渐进的过程。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:

  • 数据准备

将原始、杂乱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数据空间,并进行清洗、变换等预处理,使其满足后续分析和可视化的需求。数据准备往往占据可视分析时间的大部分,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。

  • 初始可视化

利用各种视觉隐喻,将处理后的数据映射到可视化视图。初始可视化提供了对数据的第一印象,帮助用户迅速把握数据的整体分布、突出特征等,启发后续分析方向,也可作为后续分析的参照和对比基准。

  • 交互探索

用户通过交互操作,如缩放、平移、筛选、链接等,深入探索可视化视图,发现其中的规律与异常。交互探索是可视分析的关键环节,其频繁的人机对话、迭代求精,使用户对数据的理解不断深入,洞见不断涌现。

  • 分析建模

对交互探索中发现的特征、规律等进行提炼、抽象,形成数据分析模型。分析模型凝结了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认知,指导后续的机器计算和可视分析。同时,分析建模也常会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,引发新一轮的交互探索。

以上四步在实践中往往交叉进行,螺旋上升。整个过程并非机器主导,而是以用户为中心,用户的领域知识、分析意图始终引领着分析方向。因此,一套成功的可视分析解决方案,应该为用户营造一个自然流畅、启发探索、迭代优化的分析体验。